智慧农场驾驶舱建设方案PART1
棚保姆智慧农场驾驶舱建设方案PART1
传统农业中,作物的灌溉、施肥、施药,都依靠农民凭经验操作,这不但会造成作业效率低下及肥水药的严重浪费,还使得农产品品质与安全难以保证。我国农业用水利用率仅为51%,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二;亩均施肥量是美国的2.6倍,农药利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五分之三。实施按需施用、精准管理的智慧农业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智慧农业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形成的数字化农业方式,是在信息技术和先进装备条件的基础上,实现生产过程的精准感知、智能控制、智慧管理,追求农业更高资源利用率、更高劳动生产率和更好从业体验感的农业形态。
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高级形式,以数据、系统、智能装备为特征要素,与传统农业中的土地、动植物、生产工具等生产要素深度融合,实现生产作业精准化、管理决策自主化、产业提升链式化,促进农业进入生产便捷、管理高效、产业协调的现代农业新时代。
智慧农业具有鲜明的数字化、系统化、智能化特征。数据可视化通过自主研发引擎,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智慧农业远程监控系统,为农作物品类逐步建立起“气候,土壤,农事,生理”四位一体的农业生产与评估模型,将农业生产从以人为中心的传统模式,以数字化为中心的可视化模式,通过数据驱动农业生产标准化的真正落地,进而实现农产品定制化生产。
“智慧农场驾驶舱”是未来农场/智慧农场的大脑,为农业管理提供智慧决策支持,拥有知识模型/人工智能的支持,实现“电脑”代替“人脑”的转变。
棚保姆智慧农场驾驶舱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前瞻科技,以物联网作为核心技术支撑,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集成应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音视频技术、3S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专家智慧与知识,配备“天地图、虚拟园区、环境感知控制、智能水肥一体化、物资管理、农产检测、智能大棚、植物生长模型、园区大数据平台”等九大板块,通过智能化控制和运转,实现水肥、放风、卷帘自动化及智能化管理、控制,实现大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灾变预警等智能管理,为作物提供最佳生长环境,进而达到降低虫情病害、减少施肥用量、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人为责任风险、提高作物品质与产量的目的。
通过天地图、虚拟园区、智能大棚等园区管理控制板块,可以直观立体的展示园区分布、大棚数量、种植面积以及物联网设备在线等情况,并可以具体查看某个大棚的编号、建棚日期等基本信息以及棚内农作物的实时生长情况。
通过环境感知控制、智能水肥一体化等生产管理板块,可以在线管理园区内所有大棚以及大棚所对应的智能控制柜、放风机、水肥一体机、卷帘机、喷雾机、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实现远程在线实时控制。如发现大棚温度过高,则可以远程打开放风机降低温度,如土壤水分指标过低,则可以远程打开水肥一体机进行浇水,并可按照植物生长模型,对农作物进行农事、植保和营养。在此基础上,物资管理、农产检测等模块功能进一步提升农作物生产流程的智能化、科学化和便捷化水平。
智慧农场驾驶舱设有三大中心:智慧农业园区可视化中心、环境信息处理中心、设备远程控制中心。
智慧农业园区可视化中心
在智慧农业园区可视化中心可直观展示园区的棚区分布情况及水肥一体化控制室分布情况;同时,在该中心实时展示园区气象及环境信息,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大气成分对比、水环境等以图表形式直观展示,可轻松掌握园区及棚区气象、环境信息,对科学种植具有重要的数据参考价值。
智慧农业园区可视化中心设有“一键点击”功能,可在线点击进入想要查看的温室大棚或水肥一体化控制室。
总之,智慧农业园区可视化中心实现了园区整体概况、气象、环境信息及单个温室大棚/水肥一体化控制室的可视化在线展示,为温室精准调控提供了科学依据,保证了农作物有一个良好的、适宜的生长环境,达到了增加产量、改善品质、调节生长周期、节约劳动力、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